父母離婚但孩子是無辜的,我從【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】學到的9件事

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】是NetFlix上的一部日本動畫,內容講述了故事主角:小太郎,在經歷了父母離婚、被父母棄養、後來進入兒童福利機構、最後自己出來獨自生活的故事。

小太郎之所以能獨立一個人生活,是因為有某個善心人士每個禮拜都會捐錢給他,所以小太郎的經濟狀況一直都是很檢康的。

在還不知道小太郎的過往之前,光看畫風與故事氛圍,我以為這是一部可愛的輕鬆小品劇。

隨著時間慢慢推移,小太郎在劇中開始展現出各種奇怪的舉動,當下還不懂為什麼他會這樣做,後來才慢慢知道,這些都跟他以前的生活環境有關,甚至說得更直接一點,小太郎是被逼出來才會有那些習慣。

我認為這是一部父母必看的動畫,看完你能更深刻體會,那些自己以為沒什麼大不了,或是覺得孩子不會發現的事情,其實孩子都看在眼裡,而且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,影響到他們日後的行為模式。

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,寫出劇中小太郎的奇怪習慣,以及為什麼他會這樣做的原因。

藉由這些小細節,我們能更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,並且在未來不犯相同的錯誤。

準備好要進入小太郎的世界了嗎?那就開始吧!

children-after-divorce
父母離婚但孩子是無辜的,我從小太郎身上學到的9件事

辛苦的媽媽(爸爸),我有在網路上找到一些小朋友的【免費禮物】,如果妳(你)想幫家裡的孩子領取,就到下面去看看吧!

Gifts-for-Children


如果喜歡我寫的內容,可以點這邊免費訂閱【 大熊的任性電子報 】,我會在信裡跟你分享更多有價值的乾貨內容喔!


小太郎想變強的原因

父母離婚 - 小太郎想變強
小太郎想變強的原因

故事一開始,小太郎就去買了玩具武士刀與衛生紙。

衛生紙是搬入新公寓後,小太郎要跟鄰居打招呼認識所送的小禮物,而武士刀嘛!則跟他喜歡看的動畫:【將軍大人】有關。

將軍大人是一部給小朋友看的動畫,主角是一個有正義感,會在別人遇到困難或壞人時,跳出來幫忙的正派角色。

因為小太郎想變得像將軍大人一樣強大,所以會模仿將軍大人說的話、做的事,小太郎也有在劇中說自己說的話叫做【將軍話】,真是一個可愛又有趣的設定。

小太郎之所以想要變強,一方面是一個人生活要保護自己,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父母離婚,母親搬出去後,小太郎的父親就常會使用暴力,後來被發現後,小太郎就被送往兒童福利機構,他的父親則被限制接近小太郎。

小太郎認為是因為自己太弱,父親才不愛他甚至離開他,只要他自己變強,就又可以跟父親住在一起,也會重新被愛著。

孩子的想法很單純,當父母不愛他、對他不好時,他會很困惑,不知道為什麼父母要這樣對待自己,久了之後他會想:「一定是自己不夠好,有哪些地方做錯了才會這樣」

於是他就會用自己的方法,努力去做會讓父母愛自己的事,外人看到會無法理解,但那卻是孩子拼命想出來的解決之道。

小孩子不像大人有那麼多的心機跟城府,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們不聽話,常做些讓人生氣的事,其實那都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,讓父母更關心自己一點。

孩子跟爸爸媽媽開心在一起的時光,正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。

小太郎擅長察言觀色

父母離婚-小太郎擅長察顏觀色
小太郎擅長察言觀色

這天小太郎與鄰居先生(狩野)早上走去倒垃圾時發現,201號房的房門沒關,而住在裡面的美月喝醉了側躺在玄關,聽到聲響後的美月悠悠醒過來,然後跟他們聊天。

小太郎看了看美月,然後突然說:「我去一趟便利商店」,不久後他帶著一瓶冰的飲料回來,然後請美月用毛巾包著飲料冰敷眼睛,因為大哭過後要盡快冰敷眼睛比較好。

狩野跟小太郎走出房間後,狩野忍不住問:「你怎麼知道美月哭過?」,小太郎說:「在下經常看到大人哭泣的樣子」

從上面這段劇情我們可以猜測,以前小太郎在家中可能常看到:母親被父親施暴後哭泣的畫面,所以他知道哭泣後的大人神情很清楚。

父母總以為孩子還小,什麼都不懂,但其實家裡發生的所有事情,孩子都看在眼裡,記在心裡。

而小太郎能這麼快做出後續處理,我推測在他的原生家庭裡,這樣的事情或許經常發生,所以他很習慣做這些事。

習慣家裡常有人哭泣,是一件挺讓人難過的事,希望全天下的父母,都不要讓這樣的事發生。

小太郎為何要保持距離

父母離婚-小太郎不想被討厭
小太郎為何要保持距離

因為小太郎住的房間不能洗澡,所以狩野每天都會帶他去附近的澡堂,在某一天晚上他們來到澡堂前面時,卻發現澡堂要維修鍋爐,所以停業數日,沒辦法洗澡的小太郎,隔天開始有一些奇怪的舉動。

首先是小太郎開始跟狩野保持一定距離,不讓他接近自己。

去超市買東西要結帳時,把鈔票放在刀子上拿給店員,不希望店員碰到自己。

後來才知道,原來小太郎是擔心自己變得不乾淨後會被別人討厭,才會有與人保持距離這個舉動。

我在得知真相後蠻難過的,這代表小太郎之前曾因為這樣被討厭過,而且這個說出討厭他的人,肯定是對他非常重要的人,八成是他的父母,他才會這麼看重這件事。

有的父母會這樣對孩子說:

  • 你再不聽話,媽媽(爸爸)就不要你了喔!
  • 你是壞孩子,媽媽(爸爸)討厭你
  • 如果你再這樣,媽媽(爸爸)以後就不理你了

這些父母可能因為一時的情緒上來而說出這樣的話,但他們不知道這些話對孩子來說,會造成莫大的心理創傷。

孩子會因為這些話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,為了不讓父母討厭或拋棄自己,而努力滿足父母的要求、期望。

所以請不要用這種方式控制孩子,那只會讓他們常常處於不安的情緒中,等長大後他們更容易會跟父母疏遠,而去找能認同他、不會討厭或拋棄他們的同儕朋友,因為在那裡他們更有安全感。

我在【教育孩子不該那麼痛苦】這篇文章裡,列出了父母教育孩子時常見的幾個誤區,如果你是爸爸媽媽,強健建議你一定要去看看。

小太郎多拿氣球的原因

父母離婚-小太郎拿氣球的原因
小太郎多拿氣球的原因

小太郎走著走著,看到路邊有大哥哥在發氣球,他走過去想跟大哥哥拿不同顏色氣球,結果大哥哥說:「一個人只能拿一個氣球」,然後小太郎就先要了一個紅色氣球。

過沒多久,小太郎戴著帽子,假裝成是另一個人來拿氣球,雖然大哥哥知道也還是給了他氣球,小太郎用這個方法總共拿了四個氣球後,回到家請鄰居狩野幫他在氣球上畫畫。

大哥哥下班後經過公園,看到小太郎拿著四個氣球自己一個人玩,本來不懂為什麼他要這麼做,然後他注意到氣球上畫了兩個大人跟兩個小孩的模樣,而另一面分別寫著爸爸、媽媽、弟弟、妹妹。

這時大哥哥懂了,我也懂了,原來小太郎拿氣球的目的,是希望家人能陪在他身邊,這點從他在家煮菜時,每次總是煮一大桌,然後對著菜自言自語這點也能看的出來。

雖然小太郎外表看起來很堅強獨立,內心其實很孤單,渴望家人能在身邊陪伴自己,一起完成很多事。

我知道有時候離婚是無可奈何的事,兩個人因某些原因無法繼續走下去,並不是誰的錯,這些我都能了解。

但如果離婚前已經有了孩子,至少請在離婚前好好跟孩子溝通,讓他了解家裡發生了什麼事,並跟他一起討論未來的生活模式,不要試圖隱瞞他,孩子很敏銳,家裡氣氛不對勁,他馬上就能察覺到的。

離婚不是兩個人的事,也不是兩個家庭的事,離婚是爸爸、媽媽、跟孩子三方之間的事。

小太郎不擅長躲避球

父母離婚-別讓孩子得不到回應
小太郎不擅長躲避球

小太郎在幼稚園玩躲避球時,總是接不到對方扔過來的球,以至於常常被打到臉,然後流鼻血。

鄰居狩野知道了這件事後就開始幫他特訓,每天花了很多時間跟小太郎玩傳接球,但不知為何,無論怎麼傳給小太郎,他就是抓不到接球的時機。

鄰居狩野不忍心看小太郎一直被打到臉,就跟他說:「就算接不到,躲開不就好了嗎?」

小太郎說:「不能躲開,如果躲開朋友丟過來的球,就等於無視他,這樣不是會讓丟球的人非常痛苦嗎?」

鄰居狩野聽完後,知道小太郎之前在家裡可能常常被父母冷落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,所以就跟小太郎說:「我不清楚你之前發生了什麼,不過只要你願意丟球,不論對方接不接,一定都已經傳達給對方了」

小太郎聽了後感動的眼睛發光,後來在幼稚園也能正常跟朋友傳接躲避球了。

我想可能有人會看不懂這個故事的涵義,它其實要表達的是【回應】的重要性。

對於孩子來說,當他試圖向父母傳達一些訊息,不論是說話、動作、或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表達,如果父母不回應他,他就會感受自己彷彿身處在地獄一般的痛苦。

在心理學裡,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:「無回應之地即絕境」,當孩子長時間得不到回應,會讓他的心承受莫大的痛苦,甚至會有不想活下去的想法,佛洛伊德就寫過一個這樣的經典故事:

一個小男孩在全黑的房間裡說:「阿姨,我害怕,和我說話」,阿姨回他:「你又看不見我,和你說話又有什麼用?」,小男孩說:「只要你跟我說話,我就能看見光」

看到了嗎?對孩子來說,得到回應就像看到光,即使是在漆黑的房間裡,他也不孤單害怕。

親愛的爸爸媽媽,以後孩子想傳達訊息給你,請務必要認真回應他,即使是小寶寶「嗚嗚阿阿」這類無意義的呼喊,你也可以用無意義的呼喊回應他,讓他感受到你在意他,你愛他。

小太郎與衛生紙間的秘密

父母離婚-別讓孩子挨餓
小太郎與衛生紙間的秘密

還記得小太郎剛開始搬進公寓時,送了每個鄰居一盒衛生紙的事嗎?

當時沒有特別注意,其實小太郎送的是價格昂貴,非常高級的衛生紙,而且他平常也都是買這種衛生紙在用,至於為什麼,就請繼續看下去吧!

這天,小太郎跟鄰居狩野一起去買高級衛生紙,買完後小太郎對狩野說:「你應該也跟我買一樣的衛生紙,高級的衛生紙吸濕性的成分就越高,所以會更甜!」

狩野當時還不了解小太郎說的【更甜】是什麼意思?以為小太郎描述的是衛生紙的香味。

回到家裡,當狩野一邊趕稿畫漫畫,一邊看電視時,電視上的記者正在請路人分享他們那些【不可告人的事】

其中一個路人說:「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父母常不在家,那時候沒有錢也沒有東西吃,就吃衛生紙先充飢,衛生紙吃起來還蠻甜的」

看到這邊,你應該能猜到小太郎為什麼要買高級衛生紙了吧!那是一個令人鼻酸的原因。

正如我這篇文章的標題:「父母離婚,孩子是無辜的」,不論夫妻兩人的關係變得如何,都跟孩子無關,棄孩子於不顧是不負責任的行為,令人唾棄。

給那些正猶豫要不要生孩子的父母一個建議,你們可以先試著養寵物試試看。

如果養了幾年,能把寵物照顧得很好,對於寵物的大小事也能妥善處理,不會覺得不耐煩,能一直愛著牠的話,那再來考慮生養孩子。

那如果養沒多久,就覺得幫寵物清大小便、帶牠出去運動、時不時要跟牠玩、還要教會他在家裡要乖乖的這些事很麻煩,甚至有想把牠送走,乾脆不要養的想法。

那你們可能要斟酌考慮生孩子的事了,因為養育孩子絕對比養寵物還要複雜許多,花費的心力也完全無法相提並論,別讓孩子承受孤單、被冷落、沒人照顧的痛苦折磨。

小太郎要美月搬出去的理由

父母離婚-別成為孩子眼中的壞人
小太郎要美月搬出去的理由

小太郎看到鄰居美月戴著口罩,注意到她臉上有被打的痕跡,於是就問了美月:「妳的臉頰怎麼了?」,美月才緩緩道來。

原來,美月的男朋友常會對美月使用暴力,時不時還會跟她要錢。

美月提了分手後,男朋友便在美月住的公寓與上班地點堵她,進而傷害了她。

鄰居狩野要她報警處理,鄰居田丸先生甚至說要不要他幫忙去揍男朋友一頓,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要如何解決時,小太郎突然嚴肅的說:「美月,你應該要搬家,並且把工作也辭掉,趁事情還沒變的更嚴重前趕快搬出去」,說完後小太郎就離開了。

就在大家解散後沒多久,小太郎跑來找美月,美月跟小太郎說:「她想照大家說的一樣報警處理」,小太郎馬上說:「不行,這樣會讓你的男朋友變成壞人」

原來小太郎看的出來美月還喜歡著男朋友,如果報警會讓男朋友被抓,然後變成壞人。

雖然這樣做事情暫時能解決,但美月會因此而傷心無比,因為小太郎之前也曾經讓爸爸變成壞人,這是小太郎對美月的溫柔。

寫到這裡,我想到一個曾經聽人說過的故事,對話如下:

一個小男孩在電車上問他的媽媽:「我今天乖不乖?」

媽媽回他:「恩!你今天很乖」

接著小男孩說:「那妳今天能不能不打我?」

媽媽說:「好,今天不打你,不過你以後要是不乖我照樣打你」

這段對話太嚇人了,說的難聽點,這樣的媽媽跟校園的霸凌者有何不同?

差別只在於霸凌者要的是別人的錢,這位媽媽要的是孩子乖乖的,只要得不到,拳頭就下去了。

不論父母如何對孩子,孩子都還是依然愛著父母,不希望父母不開心,或讓他們受到傷害。

孩子之所以改變自己,去符合父母的期待,是因為孩子愛父母的程度,比起父母愛孩子的程度要深的多。

有些父母不懂這一點,用威脅、暴力的手段讓孩子服從,還洋洋得意自己很會教,跟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有多乖,多聽話。

等孩子長大,可以自己獨立生活,不想再被父母控制時,這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。

所以那些抱怨孩子青春期很叛逆的父母,你怪不得別人,因為這都是你們自己造成的,孩子小時候隱忍許久,等不再依賴父母時,一次爆發出來也是很合理的。

小太郎變胖是因為……

這天,狩野先生跟新搬來的鄰居武井小姐一起去倒垃圾,在垃圾集中處遇到了小太郎,不知為何,才幾天沒見而已,小太郎變的胖嘟嘟的。

剛好狩野收到了幼稚園的邀請,請監護人到幼稚園跟小朋友一起吃營養午餐,順便確認餐點是否健康。

武井小姐雖然不擅長跟孩子相處,但為了克服這個弱點,便自告奮勇參加這個餐會。

一開始餐會還正常進行著,過了一會兒,有幾個小朋友便拿著餐盤跑到小太郎面前跟他說:「給你,小太郎,今天你也會幫我吃剩飯吧!」,小太郎爽快地回:「沒問題」

看著小太郎吃著其他小朋友沒吃完的食物,武井終於知道小太郎為什麼會變胖了。

她問小太郎:「小太郎,那些東西好吃嗎?」

小太郎回:「我不知道,不過當有食物在眼前時,怎麼樣都停不下來」

她透過鄰居狩野,知道了一些小太郎的境遇,這時候彷彿明白了些什麼,溫柔地對小太郎說:「說的也是,食物的珍貴,小太郎最了解不過了」

太悲傷了,我看到這邊眼淚不禁奪眶而出,小太郎因為之前經歷過有一餐沒一餐,常常肚子餓到要吃衛生紙的生活,養成了有食物就要吃乾淨的習慣,這才會讓他對眼前的餐點來者不拒。

孩子是很單純的,只要父母能多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,就能發現孩子的行為模式是否正常,或是產生了某些變化,這些都是孩子本能反應下產生的結果,不可忽視。

小太郎要跟好朋友一起住了

父母離婚-我願意無條件相信你
小太郎要跟好朋友一起住了

有一位打扮時髦,開朗活潑的年輕人來找小太郎,他就是小太郎在兒童福利機構時最好的朋友:小佑。

一開始小太郎在裡面很不習慣,還拿著枕頭不斷把裡面的棉花拔出來,看起來就像是在搗亂。

就在其他人跟小太郎說不能這樣時,小佑出現在小太郎的面前跟他說:「你好像在做超有趣的事情呢!」,「這好像會上癮,大家一起來開棉花派對吧!」,然後跟他一起開心地拔棉花。

從那時候起,小太郎就漸漸能融入環境裡,也跟小佑變成了非常好的朋友。

我們回到現在,小佑對小太郎說想要跟他搬出去一起住,但因為資金不足,想跟小太郎借錢完成這件事。

ㄧ般人如果聽到這個說法,普遍都會覺得小佑說謊,想要騙小太郎的錢,但小太郎爽快地答應了,而且還每個禮拜都拿錢給小佑。

鄰居狩野,還有每個禮拜負責拿錢給小太郎的小林小姐,在發現這個事情後都覺得很可疑,於是暗中調查小佑。

調查後發現,小佑在外面跟好幾間金融公司借錢,跟小太郎拿錢只是為了要還債。

本來小林小姐要直接把真相告訴小太郎,不過狩野卻說:「如果我們介入,可能會強行破壞他們之間的關係,我打算旁觀守護著小太郎,觀察小太郎相信小佑之後的結果」,等於是讓小太郎自己處理這件事。

一如往前,小佑又來找小太郎拿錢,不過因為怕被懷疑,小佑問了小太郎:「鄰居狩野跟小林小姐有說過我什麼事情嗎?」,小太郎直說:「恩!他們應該是想告訴我小佑在說謊,想要騙取在下的錢吧!」

就在小佑想要辯解時,小太郎又說了:「小佑一開始來找我時,我就知道小佑在說謊了,但就算如此也沒關係,就算小佑說謊,背叛在下,我還是會相信小佑」

小太郎說:「你記得在兒童福利機構時,有人掉了錢包懷疑是你偷的,在下站出來幫你說話的事嗎?你那時候說我很容易相信別人,但其實是在下想要相信小佑,就算被背叛也無所謂」

小佑聽完後很震驚,然後對著小太郎緩緩道來:「我離開兒童福利機構也想跟小太郎一樣相信別人,但被背叛了好幾次後,我就變成現在這樣了」,小佑雙手顫抖的說著。

小太郎把手搭在小佑的手背上說:「在下懂,想相信卻不能相信是很痛苦的」,小佑聽完後激動地流下眼淚,這段故事讓我重新體會到小太郎的內心是多麼強大。

在父母離婚後,小太郎肯定經歷了很多辛苦的事,曾經以為深愛自己的爸爸媽媽,卻一再的傷害小太郎,這樣的孩子本應變的冷漠、多疑、防備心,不再願意信任別人才對。

結果他還是選擇相信真心對他好的人,而且一旦相信了就無怨無悔,最死心踏地的那種相信。

或許有人會覺得很蠢,明知對方在騙自己還相信他,會這樣想很正常。

不過你想像一下,如果你身邊有一個這樣的朋友,不論你說什麼他都願意相信,即使你說謊被他察覺了,他也認為你是有難言之隱,而選擇無條件信任你。

你是否會感動?是否會把他當作是你生命中最好的朋友,之後也不會再說謊騙他?

【即使相信後被騙了,也不會對我造成任何傷害】,唯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做到,我另外一篇關於【頓感力】的文章也有聊到類似的概念,可以到這邊看看:【讓人獲得幸福的鈍感力】。

總結

大熊玩行銷 - 總結

其實一開始寫這篇文章時,我也不確定會寫幾件小太郎的事,完全是邊看動畫邊記錄邊寫,挑出我想寫的段子,結合自己的想法寫出來的。

所以標題說的【九件事】原本只是暫定,結果寫完後發現真的只寫了九件事,真是太巧了,說不定是小太郎默默在幫我呢!哈~

會寫這篇文章,是因為這部動畫讓我了解到,原來小朋友有時候看似毫無意義,容易被忽略的小動作或習慣,其實都有他的原因。

如果父母都不去想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,總是忽視孩子發出的求救訊號,不僅傷害了孩子的心靈,還可能會發生讓人難過的事。

不論你是不是爸爸媽媽,希望你下次遇到孩子時,如果看到他們有些特殊舉動,都能多留意一點,或許就能幫到他們。

當然,我也會身體力行去做這件事,雖然我跟故事中的武井小姐一樣不擅長應付孩子就是了,哈!

今天就先聊到這邊,希望內容對你有幫助,我是大熊,我們下篇文章見。


辛苦的媽媽(爸爸),我有在網路上找到一些小朋友的【免費禮物】,如果妳(你)想幫家裡的孩子領取,就到下面去看看吧!

Gifts-for-Children


如果喜歡我寫的內容,可以點這邊免費訂閱【 大熊的任性電子報 】,我會在信裡跟你分享更多有價值的乾貨內容喔!


你可能還會想看……


人工智慧文章



美食外送文章



德州撲克文章



聯盟行銷文章



網路行銷文章



實用工具文章



文案教學文章


留言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